《周礼》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通过介绍周代官制,描绘了建理想国家构思下的政权组织与社会结构图景,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设计的本源。
《考工记》是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手工业文献,成书年代亦有争论,推测约为春秋至战国时期,大约于西汉时期被收录于《周礼》中。其中,《匠人营国》章节记载了大量由官方制定的一系列城邑建设、礼制营建等方面的理想都城建设制度,在我国城市规划历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书中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各项制度,制定了城市规划的方法,为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出现最早且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著作。
《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营国制度书中这样描述古代中国理想都城的规划格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文献中展现出的城市规划格局大致为:方形的都城城廓,每边城墙开设三个门。都城中有南北与东西大道各九条,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在都城中,宗庙位于宫城的东边,社稷坛位于宫城的西边。此外,都城的南部为朝堂,北部有市肆和居民区。
《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王城示意图
出处:腾讯转绘,参考宋代聂崇义《三礼图》中的王城图
北京中轴线以对称的规划格局展现出《周礼·考工记》所载理想都城规划范式。它以南北向、居中历史道路为骨架,联系起精心布置的建筑群与不同功能的城市空间。位于北京中轴线中部的故宫外朝与天安门、端门共同构成了《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中的朝堂的部分;位于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及周边的商业街市是元明清三代北京内城市肆所在,代表了“面朝后市”中“市”的部分。位于故宫东南侧曾用于祭祀皇家祖先的太庙,与位于西南侧曾用于祭祀象征国家政权的太社的社稷坛,建筑格局严谨对称,构成“左祖右社”的格局。
北京中轴线与城市边界及重要建筑群关系图
出处:腾讯转绘,参考北京历史地图集